新闻中心

详细内容

多孔介质燃烧器研究

朱本奥1   2   2   2 张保生2

(1. 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江苏  221116;

2.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 多孔介质具有大蓄热和强辐射的特点以能够提高燃烧的经济性被人们所重视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是一种相比于传统燃烧技术是一种近几年来比较新颖独特的燃烧技术本文 介绍了多孔介质应用于燃烧技术及不同类型的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研究现状前景优点和应用 分析不同类型燃烧器之间的联系并给出各种实验性燃烧器的优缺点对于不同的多孔介质材 料的研究进行介绍

关键词 : 多孔介质; 燃烧器; 渐变型; 往复回流; 堆积球

中图分类号 : TK223.23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号 : 1009-3230(2015) 02-0030-04

Study of Porous Medium Burner

ZHU Ben-ao1 KUANG Yong2 LIU-Liu2 ZHANG Yi2 ZHANG Bao sheng2

(1.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Jiangsu ProvinceChina; 2.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 221116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Porous  mediu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heat and intense radiation which can improve the economy of the  combustion has been valued.Porous media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unique combustion technology whe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ombustion technology recent years.The article introduces porous media used in combustion technologyresearch status of porous medium  burner   and  its  prospects、advantages、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burner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given  for various experimental burner Research progress in porous media materials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 Porous media; Burner; Gradient type ; Reciprocating reflux ; Packed spheres

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环境和能源 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决燃烧过程 中产生热量的低利用率和较高的排放污染物的问 针对以上现状近年来各类燃烧节能技术在 国内得到很大发展,比如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热燃烧技术) 能把 30% 被烟气带走的余热再回收 60%  80% 节能效果显著但在国内,该技术在

改善加热物体的温度均匀性减少污染物排放方 面应用效果不佳 ; 其他的有效地方法但其对应的 燃烧器有相对复杂的结构体积大等缺点

1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多孔介质燃烧新技术是继第一代常规气体 燃烧技术第二代蓄热燃烧技术之后目前国际上 最新的第三代气体燃烧技术它具有燃烧效率高 污染物排放低的优点同时兼有燃烧器体积小 结构紧凑负荷调节范围广燃烧稳定等优点 广泛地应用于家用采暖系统动力设备汽车预热 系统和各种各样的民用和工业生产过程中1


燃烧系统中引入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利用多孔介 质对气体或液体燃料进行充分的混合加强扰动 可使燃料的充分燃烧多孔介质的大蓄热和强辐 利于组织贫燃料的燃烧还能够经一步的对未 燃的燃料进行预热以减少燃料达到着火点所需的 燃烧热加快燃烧速率 ; 化学反应和热运输的过程 之间有强烈的耦合作用并且相对于传统的自由 空间上的混合燃烧相比具有火焰的稳定性比较 燃烧效率高多孔介质及其中的燃料与外界进 行强烈的对流导热和辐射换热整个燃烧空间的 温度比较的均匀2

2    多孔介质燃烧器

多孔介质燃烧器主要有单向流动和往复式流 动两种类型较早提出的是单向流动多孔介质燃 烧器往复式是针对进一步拓宽可燃气体贫燃极 限而提出的在单向流动中火焰面对燃烧器的辐 射效率和换热特性产生影响而火焰传播速度对 燃烧器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在往复式多孔介质燃 烧技术中火焰面影响燃料的利用效率火焰面传 播速度对换向周期产生影响3   内多孔介 质燃烧器还可以分为单层和双层,赵平辉4-5  人主要对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以数值模拟的方法 发现使用双层多孔介质比单层有更大的优点 焰在多孔介质交界面附近有较宽的稳定传播范 围,可有效地防止火焰的回火和吹熄姜海6  过实验得出双层相比于单层多孔介质燃烧器更有 利于提高辐射强度

3   液体多孔介质燃烧器

液体燃料燃烧时经历雾化蒸发燃烧过程 其中蒸发以后的过程可以看做气体的燃烧所以 雾化的程度决定燃烧的强度除此之外还要考汽 固相互之间传热的影响相比于混合气体在 多孔介质燃烧器中燃烧相比关于液体在多孔介 质中的运动蒸发及混合气的形成更为复杂

多孔介质作为液体燃料的的燃烧器同时也 是很好的雾化器多孔介质能够有力的促进燃油 的蒸发避免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碳烟等问题 宏升7等人分别以气体和液体作为燃料,先通过 多孔介质内气体的预混合然烧对多孔介质固相进 行预热然后喷入液体燃料实现燃烧实验证实了 液体燃料在热多孔介质内汽化及自维持燃烧的可

行性赵治国解茂昭8 等人对泡沫陶瓷中燃油 喷雾液滴蒸发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 东明9  人以发动机为背景得出随机分布的多孔介质比 均匀的多孔介质对湍流的抑制作用更大降低的多 孔介质的湍能水平但利于液滴的快速蒸发 明确指出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4    气体多孔介质燃烧器

对于多孔介质燃烧器国内的主要研究类型包  : 渐变式多孔介质燃烧器多孔介质内往复回流 式燃烧器和堆积球多孔介质燃烧器分别有各自 的优势和弊端

4.1   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

浙江大学岑可法10 等提出了渐变型多孔介 燃烧器的概念 : 即孔隙率或孔隙渐变等孔隙率渐 变孔径等孔径渐变孔隙率渐变孔径渐变孔隙 率三种渐变类型王恩宇褚金华程乐明11 17  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渐变型的多孔介质燃烧器 相对于普通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孔径或孔隙率的渐变可以在不同空燃比 不同热负荷条件下都能保证火焰在多孔介质中找 到稳定面从而使燃烧稳定范围大大加宽 ; 第二 由于孔径或孔隙率的渐变在燃烧管中可以实现 沿程与燃烧特性相匹配使燃烧温度更加均匀 现高效燃烧和低污染物排放的结合,代化明18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也证实了渐变型的多孔介质燃 烧器在减少 NOX 有独特的优势 ; 第三,渐变型多 孔介质结合了不同孔径的均匀型多孔介质的流动 及传热特性对燃烧室上下游热量分布进行合理调 配使得最高燃烧温度有所降低由于孔径的变化 使火焰的稳定性增强第四孔径变化率高的渐 变型多孔介质结构也可以缩短燃烧器启动时间 4.2   往复回流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Reciprocating Su- peradiabatic Combustion in Porous Media RSCP)  早是 Hanamura K  Echigo R  1993 年提出的, 后来有人称作为多孔介质往复流动下的超绝热 (超焓火焰) 燃烧技术19 能够形成自我组织的 逆向热回流使得上游未燃气体得到了有效的预 大大提高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 国内在冶 金工业锅炉中应用的高温低氧燃烧( High Tem- perature Air Combustion 简称 HTAC) 也是把 RSCP


的原理应用到冶金工业锅炉中不过两者有很大 的区别,HATC 把多孔介质仅仅作为换热器来使 用,燃烧在自由大空间内完成的,而 RSCP 燃烧则 发生在多孔介质里面20

绝热燃烧是指无论稳定燃烧还是非稳定燃烧 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的理想燃烧而超绝热燃烧 (超焓燃烧) 是通过多孔介质取代自由空间,利用 其相对于气体而言强大得多的蓄热功能和辐射特 实现热反馈 即将燃烧产生的热量及尾气中 的余热用于加热反应区上游的预混合燃气从而 使燃烧反应大大的增强在忽略对外热损失的情 况下火焰温度可超过与未经预热的混合燃气状 态相应的绝热火焰温度21杜礼明解茂昭22 出了超绝热现象是多孔介质中积累的热量的热传 播波与混合气燃烧时的燃烧波叠加的结果从能 量守恒定理,通过数学分析给出了依据 ; 23 等通过研究多孔介质燃烧器在热态实验条件下的 温度分布情况发现对于一定的燃烧系统存在一 个最佳的切换半周期且较佳的切换半周期随着 蓄热能力的增加而增加切换半周期越短燃烧 后气体与多孔介质燃烧器的换热效果越好出口 的温度就越低可以充分的利用燃烧生成的热量 ; 史俊瑞24-25 把弥散效应考虑到试验中结果表 在同样工况下气体组分的弥散效应对超绝热 燃烧的特性影响很小而气体混合物热弥散效应 影响较大对于材质孔隙率相同的氧化铝泡沫陶  ; 对往复式惰性多孔介质燃烧器进行了二维数 值模拟,在燃烧器中分别填充 4 / cm 泡沫陶瓷 或小球研究其内部的燃烧温度和压力损失结果 表明由相同材料制成但结构不同的多孔介质对 燃烧器内的高温区域和压力损失有显著的影响.  孔隙率较大的泡沫陶瓷适合于布置在燃烧区 孔隙率较小的小球适合于布置在热交换区域 孔径的更有利于扩展贫可燃极限.。王关晴26 采用无量纲形式运用有限容积法对点火燃烧动 态特性进行了模拟实验表明燃烧峰值的温度 ( 火焰) 向某一特定位置移动,并最终稳定在 特定位置证明了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器 可以稳定燃烧并形成火焰锋面但是目前国内 对于有热量损失的超焓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 研究报道性对较少

4.3   堆积球多孔介质燃烧器

国内对堆积球多孔介质燃烧器研究主要以 Al2 O3 泡沫陶瓷的小球作为多孔介质为研究对 由于气体通过堆积球之间的孔隙在堆积球后 会形成尾涡能够使小球之间的导热核辐射换热 更加充分,Al2 O3  和泡沫陶瓷的大热导率和大比 热容能够是整个燃烧空间温度更加的均匀能够 使孔隙内火焰前沿正常移动速度远远大于自由火 焰前沿移动速度且大于混合气流速度所以火焰 前沿能够克服混合气流的阻力使火焰锋面慢慢的 向上游移动在其内部形成稳定的燃烧波凌忠 27等以不同直径同一孔隙率的 Al2 O3   堆积球 为多孔介质得出燃烧波的的正向传播时才能实 现超绝热燃烧并得出了在贫燃条件下实现超绝 热燃烧化学当量比的范围徐维广28 对不同孔 隙率的自由堆积球研究发现孔隙率越小其换热 效果越好在火焰面上游固体小球温度要高于 气体温度在燃烧前固体对未燃预混气有预热作 用所致 ; 而当燃烧发生后在火焰面中心及下游区 气体温度要高于同体小球温度气体向固体传 因为燃烧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气体温度迅速升 但固体小球热容量大其温度变化幅度相比气 体要平缓固体最高温度也要略低于气体 同时 火焰面下游由于多孔介质固体具有良好的蓄热 多孔介质与气体通过对流及福射的方式进行 热量交换抑制了气体温度迅速下降使气体温度 变化相对平缓29

5    结束语

国内对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 江大学大连理工等高校中研究过程中大部分 都忽略了燃烧过程中的散热损失对液体多孔介 质燃烧器的研究受很多的因素制约雾化程度的 大小及汽固相互之间传热的影响很难实现 单一变量的控制渐变型的多孔介质燃烧器的研 究相对于其他类型比较的成熟充分的考虑了试 验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类型渐变都有深入 的研究复流动下的预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内的 超绝热燃烧它以其高效低污染的优越性正在引 起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国内研究人员相对较少 正应用 RSCP 的燃烧器尚不多见 ; 对于有热量损 失的超焓燃烧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报道


较少堆积球以其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及其燃烧的 优势近年来被人们开始重视

参考文献

1 吴学成程乐鸣王恩宇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 烧发展现状J电站系统工程2003(1) : 37-40 .

2 杜礼明解茂昭邓洋波惰性多孔介质中预混合燃 烧的研究进展J热能动力工程2002 (3) : 221 -  226 + 321 .

3 郑成航程乐鸣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 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5) : 50 - 55.

4 赵平辉朱旻明张根烜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的数值模拟J计算物理2006(6) : 53-58 .

5   赵平辉  多孔介质燃烧的二维 数值模拟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9(4) : 51 - 56.

6   赵平辉陈义良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器 表面辐射特性的实验和数值研究J中国科学技 术大学学报2009(3) :93-98 .

7 刘宏升解茂昭多孔介质中液体喷雾燃烧的实验

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3) : 521-524 .

8 赵治国解茂昭泡沫陶瓷中燃油喷雾液滴蒸发混 合的数值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3) : 45 -  49.

9    解茂昭赵治国多孔介质结构对燃烧室内 流场和喷雾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工程热物理 学报2008( 12) : 179 182 .

10 褚金华渐变型多孔介质燃烧器J浙江大学 2005(期缺失) : 页码范围缺失.

11 褚金华程乐鸣王恩宇预混天然气在多孔介 质燃烧器中的燃烧与传热J燃料化  学报 2005(2) : 166 170 .

12 褚金华程乐鸣施正伦渐变型多孔介质燃气 装置的试验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 ( 1) : 89-95 .

13 王恩宇程乐鸣吴学成渐变型多孔介质中预 混燃烧试验研 J    学报(  学版)  2002(6) : 87-91 + 114 .

14 王恩宇程乐鸣骆仲泱天然气在渐变型多孔 介质中的预混燃烧启动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 2007(5) : 393-397 .

15 王恩宇程乐鸣骆仲泱天然气在渐变型多孔


介质中的预 混燃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 ( 1) : 1-6 .

16 王恩宇程乐鸣骆仲泱渐变型多孔介质中预 混燃烧温度 分布试验J热科  与技术2003 ( 1) : 64-69 .

17 王恩宇程乐鸣褚金华渐变型多孔介质中燃 气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 (6) : 139 142 .

18 代华明林柏泉李庆钊渐变型多孔介质中低 浓度瓦斯燃烧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安全生产科 学技术2012(6) : 36-41 .

19 邢桂菊祁海鹰徐旭常日本 HiTAC 技术的发展 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启示J钢铁2002 (9) : 69 -  73.

20   程乐鸣王恩宇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 器流动特性的试验研究J能源工程2004(4) : 1 - 5.

21 解茂昭杜礼明孙文策多孔介质中往复流动下 超绝热燃烧技术的进展与前景J燃烧科学与技 2002(6) : 520-524 .

22 杜礼明解茂昭预混气体在多孔介质中往复流动 下超绝热燃烧的理论探讨J 源工程2003 (5) : 6 11 .

23   程乐鸣王恩宇往复式多孔介质燃烧 器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 ) ,2005(8) : 1184 1188 + 1228 .

24 史俊瑞解茂昭考虑弥散效应的多孔介质中超绝 热燃烧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 (3) : 515-518 .

25 史俊瑞解茂昭  往复流多孔介质燃烧器 的二维数值模拟与结构改进J燃烧科学与技 2007(3) :280-285 .

26 王关晴程乐鸣徐江荣往复热循环多孔介质 燃烧点火特性数值模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9(8) :28-35 .

27 凌忠钱  李国能自由堆积多孔介质内 超绝热燃烧的试验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 ) 2008(2) : 96-99 + 130 .

28 徐维广自然堆积多孔介质燃烧及换热实验研究

D出版地不详: 山东建筑大学2012.

29  张金艳预混气体在堆积床内燃烧的数值研究

D出版地不详: 大连理工大学2013.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

在线留言 / 我们的客服人员收到您的留言后将第一时间向您取得联系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24:00

联系电话:  李工  13303916250  

email:603517503@qq.com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