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的设计与应用
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的设计与应用 郭水华,饶文涛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 201900) 摘要:介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多孔介质燃烧特性、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一座 室式炉上的应用改造方案,重点介绍了多孔介质燃烧器在室式炉上的布置设计、燃烧系统管道 的设计以及多孔介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上的应用效果表 明:多孔介质燃烧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炉温均匀性,而且节能效果显著,可以减少燃气消耗 25% 以上。 关键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室式加热炉;温度均匀性 中图分类号:TG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0716(2011)03-0023-04 doi:10.3969/j. issn. 1008-0716.2011.03.005 T hedesignandapp lica t ionof the p orousmedium combust ion technology inachamberrehea t ing furnace GUOShuihuaand RAOW en tao (R esearch Inst itu te, B aoshan I ron& Steel C o. , Ltd. , Shanghai 201900,C hina) A bstract: Theworking p rincip 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ousmedium combustion technology areintroducedin this pap er. Theapplicationandmodificationschemeof the porous mediumcombustion technology for thechamberfurnaceis p resented. Thearrangement designof the porousmediumburnerfor thechamberfurnace, thedesignof thecombustionsy s tem p ip elineand thecombustioncontrolsy s temarefocusedon. Theapplicationresultsshow that the porousmedium combustion technology cannot only imp rove thefurnace temp eratureuniformity,but alsoachievean obviousenergy-saving effect. Thefuelconsumptioncanbereducedby 25% a t least. K ey words: porousmedium combustion(PMC) technology; chamber reheating furnace; temp ertureuniformity
宝钢研究院从 2007年起针对多孔介质燃烧 技术开展了多项研发工作:多孔介质材料工艺制 备技术研究、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燃烧试验研究 以及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目前已 经具备了工业化试验的条件。为了更加深入地研 究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并且验证该技术在钢铁工 业炉应用的可行性,宝钢研究院从 2009年开始进 行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业试验研究。本文主 要介绍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工业试验研究,即多 孔介质在室式加热炉上的设计与应用。
1 多孔介质燃烧系统设计 1.1 多孔介质燃烧工作原理 传统的燃气燃烧一般主要是以自由火焰为特 征的空间燃烧,多孔介质燃烧则是在惰性多孔介 质材料内,即在限定的小空间内燃烧。多孔介质 材料主要有陶瓷球颗粒填充床多孔介质与泡沫陶 瓷多孔介质。本文研究泡沫陶瓷多孔介质,其内 燃烧示意图如图 1所示。预混气从下向上流动, 先流经图中 A区,A区主要是用来阻止火焰回传 和分布气流,预混气穿过 A区后进入 C区燃烧, 燃烧后的烟气从 C区上面排出。
(2)为了便于多孔介质烧嘴的布置及安装, 将原有炉子的拱顶结构拆除,改为平顶,采用全纤 维耐火材料吊顶结构。
图 1 泡沫陶瓷多孔介质燃烧示意图 F ig. 1 Schematicdiagram of thefoam ceramic porousmedium combustion 传统的燃气燃烧方式的火焰面附近温度梯度 大,局部高温区会生成 NOx ; 而且燃烧反应的完成 需要有较大的空间,使燃烧设备体积庞大,其应用 受到空间限制;配套的换热器主要以烟气辐射和 对流进行热交换,传热系数小,热效率较低;受燃 烧稳定性的限制,燃烧器负荷调节比较小。 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新型的燃烧技术,换热 以高温固体介质的辐射为主,大大提高了传热效 率。克服了自由燃烧技术的不足,具有燃烧速率 高、燃烧稳定性好、负荷调节比大、容积热强度大、 燃烧器体积小、燃气适应性好、烟气中污染物排放 量特别低、燃烧极限变宽、可燃用热值很低的燃气 等优点。 1.2 多孔介质燃烧系统的设计 1.2.1 室式加热炉应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情况 室式加热炉原有的炉顶为拱顶结构,在炉顶 安装了 2只天然气平焰烧嘴,出钢温度 1000~ 1250℃ ,天然气热值 32.65MJ/m3。 1.2.2 多孔介质燃烧管道及炉体改造方案设计 在尽量少改动原有结构的原则下,室式炉改 造方案如下。
气流量的自动调节。 2 应用效果及经济效应分析 2.1 炉温均匀性 在完成新型多孔介质烧嘴安装改造后,按照 GB/T9452- 2003的要求,对加热炉进行 9点测 温的炉温均匀性测试。同时按照工艺保温,保温 时炉温设定值为 960℃ ,在保温结束前 30min进 行数据采集和记录。从图 5中可以看出 9个测点 的炉温均在 960℃上下,偏差范围基本在 10℃左 右,炉子温度均匀,很好地满足了生产工艺要求。
图 4 室式加热炉检测控制流程图 F ig. 4 F lowchart of thedetectionandcontrolof thefurnace 室式加热炉主要检测控制项目如下: (1)炉温检测。采用热电偶采集现场温度数 据,温度记录仪显示记录温度数据。热电偶安装 位置如图 4中炉温 1~3检测所示。 (2)炉压检测。采用微差压变送器检测现场 数据,数字压力显示表显示压力数据。系统配置 1个微差压变送器安装在炉顶中央,如图 4中炉 压检测所示。 (3)空气、煤气压力检测。空气、煤气的压力 对实现稳定燃烧十分重要。系统配置 2个压力变 送器分别检测空气、煤气压力。 (4)空气、煤气流量检测。空气、煤气流量检 测对实现煤气的充分燃烧十分重要。系统配置 1 个孔板流量计检测空气流量,一个涡街流量计测 量煤气的流量。 (5)煤气流量控制调节。采用手动、自动结 合的方式。在煤气总管上安装一个手动闸阀,可 以实现煤气流量的手动调节。另外安装一个快速 切断阀,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快速切断煤气;安装一 个流量调节阀,实现煤气流量的自动调节。 (6)空气控制调节。采用手动与自动结合的 方式。在空气总管上安装一个手动闸阀,实现空 气流量的手动调节;安装一个流量调节阀,实现煤
比较改造前后天然气消耗数据,可以明显看 出:多孔介质烧嘴改造后天然气节气量为 25%以 上。另外,未改造前为了使炉膛温度均匀,烘炉时 间长达 4h以上;而采用多孔介质烧嘴改造后炉 膛均匀性良好,炉子从常温升温到 960℃ 只需 2h,大大缩短了炉膛升温时间,减少了能源消耗, 提高了生产效率。 分析原因,可能有两点:①应用多孔介质燃烧 技术后,辐射传热加强;②应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后,通过对炉膛内部结构的优化,即降低炉膛高 度、缩小炉膛宽度、用玻璃纤维内衬替代原有炉衬 等措施,大大提高了炉膛的紧凑性。 3 结论 本次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室式加热炉上的应 用为国内首次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在工业炉上的应 用,从应用效果看,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节能效果显著,可以 达到 25%以上; (2)通过合理的设计多孔介质燃烧器喷口形 状及布置多孔介质燃烧器位置,可以使炉温均匀 性得到显著提高; (3)应用多孔介质燃烧技术可以使加热炉的 设计更加紧凑,烘炉时间减少,加热速率提高,能 源消耗减少。
参 考 文 献 [1] 施明恒,虞维平,王补宣.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研究的现状和 展望 [J]. 东南大学学报,1994,24(增 ):1-7. [2] 吴学成,程乐鸣,王恩宇,等.多孔介质中的预混燃烧发展 现状 [J]. 电站系统工程,2003,19(1):31-40. [3] H ofmannJG,E chigo R,Y oshida H,et a l. E xperimentalstudy oncombustionin porousmediawitharecip rocating flowsys tem
[J]. C ombustionand F lame,1997(111):32-46. [4] B ouma PH,D e G oeyLPH. P remixedcombustiononceramic foam burners[J]. C ombustion and F lame,1999(119): 133-143. [5] T rimis D,D urstF. C ombustionina porousmedium advances andapp lications[J]. C ombustionScienceand Technology, 1996(121):153-168. [6] M area D L,M ihalik TA,C ontinillo G,et a l. E xperimentaland numericalstudy offlammability limitsof gaseousmixturesin porousmedia[J]. E xperimental Thermaland F luidScience, 2000(21):117-123. [7] D iamantis D J,M astorakos E,G oussis D A. Simulation of p remixedcombustionin porousmedia[J]. C ombustion Theory M odelling,2002(6):383-411. [8] T sengC J. E ffectsofhydrogenadditiononmethanecombustion ina porousmedium burner[J]. In 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 nergy,2002(27):699-707. [9] Qiu K,H ayden A C S. P remixed gascombustionstabilized in fiberfelt and itsapp lication toanovelradian t burner[J]. Fuel,2006(85):1094-1100. [10] 吕兆华,孙思诚.多孔泡沫陶瓷中预混火焰燃烧速率的试 验研究 [J]. 燃烧科学与技术,1995,1(2):129-134. [11] 李艳红,徐吉浣.多孔介质中预混式燃烧的数学模型 [J]. 煤气与热力,1996,16(5):30-34. [12] 马世虎,解茂昭,邓洋波.多孔介质往复流动燃烧的一维数 值模拟 [J]. 热能动力工程,2004,19(6):384- 388. [13] 杜礼明,解茂昭.预混合燃烧系统中多孔介质作用数值研 究 [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4,44(1):70-75. [14] 侯根富,聂廷哲.提高多孔陶瓷板辐射器表面发射率的意 义 [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34(6):74-77. [15] 王恩宇,程乐呜,吴学成,等.渐变型多孔介质中预混燃烧 试验研究 [J]. 浙江大学学报(工 学 版 ),2002,36(6): 685-689. [16] 马培勇,唐志国,史卫东,等.外置瑞士卷多孔介质燃烧器 贫燃试验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30(11):15-20.
(收稿日期:2010-11-01) 上一篇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现状下一篇多孔介质燃烧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