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详细内容

燃气热水器用多孔介质无焰燃烧技术研究


技术·创新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燃气热水器用多孔介质无焰燃烧技术研究

 

Study on Porous Media Flameless Combustion Technology for Gas Water Heater

 

孙颖楷     顾玉强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     528305

 

 

 

 

摘要: 本文就应用于燃气热水器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如何快速进入无焰燃烧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

明:多孔介质孔径越小,燃烧器越难以进入无焰燃烧状态;在同一孔密度下,随着多孔介质厚度的增加,燃 烧器进入完全无焰燃烧状态所需时间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表明存在最佳的多孔介质厚度,可以使燃 烧器更快速的进入无焰燃烧状态。多孔介质厚度对燃烧器能够进入无焰燃烧的最大负荷无明显影响;在合适 的范围内,减小冷态时刻的点火负荷,可以减小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的所需时间。

关键词:  多孔介质燃烧;燃气热水器;无焰燃烧

Abstract: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ast flameless combustion of porous media burner used in gas water heater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er the pore diameter of porous media,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for the burner to enter the flameless combustion state. At the same pore density,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burner to enter the complete flameless combustion state shows a trend of first decreasing and then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porous media, meaning that there is an optimal thickness of porous media, which can make the burner enter the flameless combustion state more quickly. The thickness of porous media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peak load that the burner can enter into flameless combustion.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porous medium burner to enter flameless combustion can be reduced by reducing the ignition load at the cold state in a proper range.

Key wordsporous media combustion; gas water heater; flameless combustion

 

 

 

 

 

引言

多孔介质燃烧(Porous Media CombustionPMC)是 可燃气体和氧化剂穿过多孔介质内部发生的燃烧,又称 过滤燃烧(Filtration CombustionFC[1-3] 。多孔介质燃 烧过程中,由于导热、对流和辐射作用对上游混合气体 进行预热,使得燃烧速率快,燃烧器结构紧凑、燃料适 应性强、污染物排放低和当量比调节范围广等优点[4, 5]

目前在欧美国家, PMC 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冶金、 机械、化工、陶瓷等工业部门的一些工业燃烧炉上。荷

兰能源研究中心率先开发研制了泡沫陶瓷表面炉 [6] 。瑞

 

 

典的 MEGTEC 公司的多孔介质燃烧器,运行时温度分 布均匀,污染物排放低,低热值气体的处理效率可达 98 %[7] 。瑞典的 ADIEC 公司成功地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 应用在汽车喷漆车间排气中有机污染物的燃烧净化 [8] 。 宝钢研究院 2010 年在一台 2 MW功率的特钢加热炉上首 次实现了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多孔介质燃

烧技术工业应用的国内空白 [9]

然而,在民用燃气具领域,多孔介质燃烧技术还处 于研究与探索阶段。谢芳芳系统研究了冷却条件对多孔

介质燃烧室的温度以及烟气成分的影响规律,并设计了

 

 

 

30 日用电器 /Electrical Appliances

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 ·创新 /曰用电器

 

 

 

 

 

一款新型燃气热水器 [10] 。吕杨研究了多孔介质燃烧器的 火焰传播特性并将该燃烧器应用于燃气热水器上,验证 了多孔介质燃烧具有明显的改善燃烧性能的能力 [11]

多孔介质无焰燃烧是一种在多孔介质内部进行的浸 没燃烧,燃烧过程中无外部空间火焰。该种燃烧方式可 以大大减小燃气热水器体积,有利于燃气热水器的小型 化及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本文设计了一款应用于燃 气热水器的多孔介质燃烧器,并对该多孔介质燃烧器进 行了实际燃烧测试。针对燃烧器如何快速进入无焰燃烧 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总结,以期为后续燃气热水器用 多孔介质燃烧器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1 多孔介质燃烧器结构

如图 1 所示,为多孔介质燃烧器整体剖视图。该多 孔介质燃烧器采用全预混燃烧方式,主要由全预混风机、 布风板、隔热材料和多孔介质材料构成。其中,燃气、 空气在全预混风机内完成混合,一起进入燃烧器壳体内 部,而后由布风板通入多孔介质内部进行燃烧,布风板 的作用是调节混合气体的分布,使混合气体在整个多孔 介质燃烧器内部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利于多孔介质燃 烧器燃烧时温度的均匀,避免局部高温的产生。其中,

多孔介质材料为碳化硅。

 

2 实验结果分析

多孔介质燃烧器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实 现无焰燃烧。本文主要研究在过量空气系数 1.3 情况下, 多孔介质孔径、厚度、点火负荷对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 无焰燃烧状态的影响。其中,孔径大小采用单位英寸长

度上的平均孔数来表示,即 PPI

2.1 燃烧器燃烧状态

在合适的负荷范围内,多孔介质燃烧器可以实现完 全无焰燃烧。然而,在冷态点火状态下,燃烧器进入无 焰燃烧需要经历明火空间燃烧、局部无焰燃烧、完全无 焰燃烧的渐变过程。其燃烧形态如图 2 所示。分析其原

因,无焰燃烧是由于混合气体被加热后燃烧速率增大,

 

 

进而在多孔介质内部进行的一种浸没燃烧。多孔介质需  要蓄积一定的热量之后才能实现对混合气体的有效加热。 因此, 在冷态点火初期, 会有一段时间的明火燃烧状态。  该状态持续的时间根据燃烧工况的不同,一般在 1 min 以内。随着时间推移,多孔介质温度逐渐升高,由于负  荷分配的均匀程度、装配状态的不同等因素,会首先在  部分多孔介质内部形成无焰燃烧,最终会使整个燃烧器

处于完全无焰燃烧状态。

2.2 多孔介质孔径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如图 3 所示,为不同孔径的碳化硅多孔介质。孔径 越小, 多孔介质显得越密集, 其代表的 PPI 值也就越大。

不同测试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汇总于表 2

如图 4、图 5 所示,在同一厚度下,随着多孔介质

 

 

1  多孔介质燃烧器剖切图

 

 

(a) 明火燃烧         (b) 局部无焰

2  多孔介质燃烧器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22 09 /Sep.2022 31

http://www.cnki.net

 

 

技术·创新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a)10 PPI           (b)20 PPI         (c)30 PPI

3  碳化硅多孔介质

 

1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测试结果

 

PPI 厚度 / mm 负荷 / kW 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 s

 

10 20 12 162

30 11.9 137

50 12.16 272

 

20 20 10.2 220

30 10.3 200

50 9.95 359

 

30 20 7.5 260

30 7.5 240

50 7.5 410

 

 

孔径的减小,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逐渐延长;点火时刻能够确保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 燃烧的最大负荷逐渐降低。究其原因,无焰燃烧的火焰 燃烧速率高, 可达到绝热燃烧火焰速度的 10 倍左右 [12] 。 而无焰燃烧的燃烧速率主要受辐射作用的影响,导热 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多孔介质孔密度越大,对辐射 的衰减作用越明显, 从而对燃烧速率的提升相对减弱,  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 才能够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状态。  从图 4 可以看到,在 20 mm 厚度时,多孔介质孔密度 由 10 PPI 增大到 30 PPI 时,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增  加了 98 s,增幅约 60 %。在点火时刻, 燃烧器处于冷态, 燃烧器点火负荷越大,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内的流速越 大,与多孔介质的对流散热作用也就越明显。因此,当  多孔介质孔径减小,孔密度增大时,必须相应的减小点 火时刻的热负荷,才能使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 状态。从图 5 可以发现,当多孔介质孔密度由 10 PPI

大到 30 PPI 时,可使燃烧器顺利进入无焰燃烧的最大热

 

 

 

4  孔径变化下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5  孔径变化下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的最大负荷

 

 

6  不同厚度下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负荷由 12 kW 降低至 7.5 kW,降幅达 37.5 %

2.3 多孔介质厚度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如图 6 所示,在同一孔密度下,随着多孔介质厚度 的增加,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状态的时间 先减小后增加。可能的原因是,随着多孔介质厚度的增

大,混合气体在多孔介质内部的流动阻力增大,对多孔

 

 

32 日用电器 /Electrical Appliances

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 ·创新 /曰用电器

 

 

 

 

 

介质的冷却能力减小,多孔介质受辐射、导热作用后, 升温较快,从而使得燃烧器更容易进入无焰燃烧状态。 然而,当厚度增大较多时,多孔介质本身的蓄热量大幅 增加,进而导致多孔介质材料的温升速度反而降低,对 上游气体的预热作用亦减慢,从而使得燃烧器进入无焰 燃烧状态的时间延长了。如图 7 所示, 在同一孔密度下, 随着多孔介质厚度的增加,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燃 烧状态的最大负荷几无变化。这再一次印证了无焰燃烧 是一种高速燃烧,影响燃烧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辐射作用,

而辐射能力的大小主要与孔密度相关。

2.4 点火负荷对无焰燃烧的影响

冷态点火时刻的燃烧负荷的大小决定了燃烧器能否 进入无焰燃烧状态。若冷态点火负荷过大,则燃烧器只 能形成明火空间燃烧,燃烧状态如图 2 所示。在冷态条 件下,调节燃烧器的点火负荷,观察多孔介质燃烧器的 燃烧状态并并记录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

时间,记录结果见表 2

如图 8 所示,在同一孔密度和同一厚度情况下,在 冷态点火时刻能够使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的负荷内,随 着负荷的增大,燃烧器进入完全无焰燃烧的状态所需时 间亦相应增大。当热负荷增大时,混合气体流速增大, 对多孔介质的对流冷却作用增强,且多孔介质对上游气 体的加热时间亦相应缩短,从而不利于燃烧速率的提高, 导致燃烧器进入完全无焰燃烧的时间延迟。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燃气热水器用全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如 何快速进入无焰燃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

论:

1)多孔介质孔径是影响多孔介质燃烧器快速进入无 焰燃烧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多孔介质孔密度的增大,

多孔介质燃烧器越难以进入无焰燃烧状态;

2)多孔介质厚度对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状态的最大 热负荷几无影响。且存在最佳的多孔介质厚度,使多孔 介质燃烧器进入完全无焰燃烧的时间最短;

 

 

 

7  不同厚度下多孔介质燃烧器进入无焰燃烧的最大负荷

 

2  负荷变化对多孔介质无焰燃烧的影响

 

PPI 厚度 / mm 负荷 / kW 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 s

 

10

20 12

10

8.5 162

85

45

 

20

20 10.2

8.1

6.6 220

115

66

 

30

20 7.5

5.9

3.7 260

140

88

 

 

8  不同负荷下多孔介质燃烧器完全进入无焰燃烧的时间

 

 

3)同一条件下,降低多孔介质燃烧器的冷态点火时 刻的热负荷,可以有效缩短燃烧器进入完全无焰燃烧状 态的所需时间。

 

 

( 下转 55 )

 

 

 

 

 

(c)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2

 

 

 

 


 

 

 

 

 

 

 

(

在线表单提交
更多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

在线留言 / 我们的客服人员收到您的留言后将第一时间向您取得联系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24:00

联系电话:  李工  13303916250  

email:603517503@qq.com

地址:河南省济源市

Copyright @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CLOUD | 管理登录
seo seo